本文转自:人民网配资炒股的投资策略
人民网厦门9月13日电 (余乃鎏、陈博)今年9月是新修订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》(以下简称《科普法》)颁发后的首个“全国科普月”。12日,主题为“提升全民科学素质,夯实科技强国基础”的2025年厦门市“全国科普月”主场活动在思明区中山路举行,以推动科学普及深入基层、服务民生,增进广大市民科学素质。
活动现场。人民网记者 陈博摄
活动现场,颁发了2025年厦门市科普教育贡献奖、青少年科技励志奖以及第22届厦门市青少年电脑机器人竞赛奖项,并表彰了第40届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、第20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、第39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赛事的厦门获奖者,以及为“探索科学之美 共享科普盛宴”2025年厦门市科普摄影获奖作品颁奖。
现场为2025年厦门市科普教育贡献奖等获得者颁奖。人民网记者 陈博摄
“今年,厦门市少年儿童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各类科技赛事中表现优异。”厦门市科协工作人员介绍,在第40届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,厦门代表队斩获19项省一等奖,2个项目荣获“科协主席奖”并推送全国赛,推送数量占全省超过40%,居全省首位;在第20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中,厦门选手一举夺得5金7银12铜,金奖数占全省超80%,总成绩位列全省前茅,创下历史最好成绩;在第39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,厦门选手在人工智能、环境科学、工程制造等多个领域展现出不俗实力……彰显出厦门的科技教育不仅注重“传知识”,更注重“培兴趣、强意识、锻能力”,通过深耕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工程,让创新的种子在校园里生根发芽,让科学的精神在青少年心中蔚然成风。
《知识就是力量》“科普增值服务AI智能体平台”发布。人民网记者 陈博摄
现场,“知识就是力量·与科学家同行鹭岛计划”同步发布,该计划整合学校、书城、街道、科技场馆、相关企业等资源,携手打造科普宣传阵地,构建“科普阅读+实践+传播”立体平台,形成可全国推广的青少年科学教育模式;首发了《知识就是力量》“科普增值服务AI智能体平台”,这个以AI赋能科普、打造“科普+AI+教育”的智能生态平台,通过八大核心功能让科学知识更生动、更智能、更贴近青少年生活;串联全市科普阵地,发布了“厦门科普地图”宣传视频以及新近加入厦门科普阵地的7家“新成员”手绘地图,“通过科普视频展播为市民提供便捷的移动科普资源导航,市民可乘坐公交、地铁畅游科普线路,打卡‘厦门科普地图’,体验厦门的‘30分钟科普服务圈’。”
厦门科普地图发布。人民网记者 陈博摄
不仅如此,本次厦门市“全国科普月”主场活动还汇聚了包含科学技术、健康科学、自然科学、普法宣传等类别的30余家当地科技企业、高校、科研机构和科普基地,带来100余项科普互动体验项目,将与民生相关的前沿高阶科普内容带到市民身边,让市民可以近距离与高科技互动。
其中,“科普奇妙市集”覆盖中山路百米长街,从大型科技展陈体验到便民科普服务展位,集科技创新、科技互动、科技服务于一体;厦门科技馆、厦门大学、诚毅科技馆等单位则带来了机器人对抗赛、无人机足球、VR体验、智慧康养设备、社交型机器人等互动体验项目。
现场同步设置“科普奇妙市集”。人民网记者 陈博摄
值得一提的是,这个科普月期间,厦门市还将开展超400场丰富多样的科普志愿服务活动,涵盖科普研学、专家讲座、科技培训、社区实验秀、科普剧场等形式,致力推动科普服务进入学校、社区、企业、乡村,让市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优质多元、触手可及的科普服务;同时,活动还将通过“科普活动月度评选”收集市民反馈,评选出科普月群众最喜欢的科普活动,形成“活动-体验-反馈-优化”的服务闭环。
“未来一个月,厦门将以全国科普月为契机,全面贯彻落实《科普法》,构建‘政府推动、社会参与、数字化赋能’的大科普格局,让科技创新成果真正惠及于民,为厦门建设高素质创新型城市奠定坚实科学素质基础,充分展现厦门科学素质底色,让厦门成为科普建设的一道靓丽风景线。”厦门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说。
市民游客参与科技互动体验。人民网记者 陈博摄
据悉,得益于全市广大科普工作者的辛勤付出,近年来厦门除了科学教育加法成效突出外,全民科学素质也持续提升,2023年度厦门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17.7%,稳居福建省首位;科普阵地服务能级稳步增强,全市累计建成市级科普教育基地85家,接待总量年均超1000万人次;群众科普活动积极踊跃,打造出嘉庚号海洋大讲堂、自然笔记等一批特色科普品牌,崇尚科学、追求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。
工作人员现场开展科学普及。人民网记者 陈博摄
本次活动由厦门市委宣传部、市科协、市教育局、市科技局、思明区政府等25个单位联合主办配资炒股的投资策略。
金河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